攻略

今日推荐

东莞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

2021-07-21 东莞旅行社
余秋雨在《用美丽回答一切》中对西江千户苗寨推崇备至。这里依山傍水,群山环抱,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,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翠竹中,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,可以洗涤人的心灵,让时间在这里停滞。 东莞​旅行社的导游给大介绍一下千户苗寨的来历!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...

余秋雨在《用美丽回答一切》中对西江千户苗寨推崇备至。这里依山傍水,群山环抱,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,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翠竹中,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,可以洗涤人的心灵,让时间在这里停滞。 东莞旅行社的导游给大介绍一下千户苗寨的来历!


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,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,位于雷公山东北面,距州府凯里39公里。是全国     的苗寨,有5600多人,1250多户。所以称为“千户苗寨”。西江,是苗语“鸡讲”的音译,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。世居者均为苗族,自称“嘎闹”。西江苗寨位于雷山东北36千米处。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。千户苗寨四面环山,重峦叠嶂,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,白水河穿寨而过,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。</P>

全寨苗族占99%,有5个家族,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,共5座鼓楼、5座花桥、5座侗戏楼,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。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,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,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。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,晚上可宿苗家吊脚楼。寨有溪沟四条,分别汇入西江。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,将寨分为二:河北面是平寨、东引、羊排;南面是水寨、乌嘎、也好、南贵。河水灌溉沿溪的农田,流至挂丁河注入清水江。河上有一座水泥桥,沟通南北;还有一座公路桥。为栏杆型水泥桥,是寨内老少憩息、聚会和留客的地方。桥边竹林青翠,桥下流水潺潺。西江苗寨四周被枫香树、杉树和青松围绕。

  

特色看点

吊脚楼

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,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。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,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、关养家禽与牲畜、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。第二层用作客厅、堂屋、卧室和厨房,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“美人靠”,苗语称“阶息”,主要用于乘凉、观景和休息,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。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、饲料等生产、生活资料。


风雨桥

除了吊脚楼外,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。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,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,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。


长桌宴唱敬酒歌

席间,不断有人起身敬酒,唱着敬酒歌:“阿表妹,来敬酒,阿表哥,来喝酒;你想喝,也得喝,不想喝,也得喝”,一大壶酒居然喝去一大半,醇香的酒加上美妙的酒歌,怎不令人陶醉。


牯藏节

西江牯藏节(苗年),闻名四海,小节年年有,大节13年一次。“牯藏节”,也称“吃牯藏”、“吃牯脏”、“刺牛”,是黔东南、桂西北苗族 隆重的祭祖仪式。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。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,牯脏节有小牯大牯之分。小牯每年一次,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,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,其间举行斗牛、吹芦笙活动,轮到之寨为东道。“牯藏节”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。牯藏节集中展现苗族的芦笙、铜鼓、银饰、服饰、挑花刺绣、婚嫁喜庆、斗牛、斗鸡、对歌、年饭等民族风情,是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 时机。在吃鼓藏跳芦笙舞时,还穿插有讨花带的活动。当跳芦笙舞跳到第七天时,后生小伙们便要吹奏一种特定的芦笙曲,向姑娘们讨花带。因讨花带有表露爱慕之意,故须是未婚男子向不是本村的未婚女子讨要。在欢歌笑语中,热门的吃鼓藏便宜告结束了。


西江歌舞

西江苗族儿女是 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,无论男女老幼都爱用这种外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当地民歌就有唱:“西江是个好地方,绿树荫荫绕寨旁,农闲时节更衣装,芦笙场上歌舞忙”。西江被誉为“芦笙的故乡”、“歌舞的海洋”,人人能歌善舞,男女能吹笙击鼓。逢节日迎佳宾更是万人空巷,高歌通宵达旦。平时也是歌不离口,以歌抒情。歌的种类有情歌、飞歌、酒歌、祝福歌、嗄别福歌、古理歌、哀歌、丧歌等。


西江文学

西江是中国仅有、无双的千户苗寨,是苗族多次大迁徙的集结地,它保存有远古的风俗,素有“苗都”之称。苗族的民间文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瑰丽奇葩,它包括神话、民间传说、民间故事、民间叙事诗、民间歌谣、民间说唱、民间谚语等,数量浩繁、内容丰富,艺术精湛,形式多样,堪称民族民间文学的艺术之林。流传在西江的人物传说有《榜香尤》、《阿秀王》,爱情故事传说有《仰阿莎》,还有地方风物的传说,人类起源与苗族迁徙的传说等。


银匠村

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,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,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。如果有朋友想到贵州旅游的朋友可以到来报名喔


版权申明:

①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②在本网本稿发表言论者,不代表本网评论,文责自负。

③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751475739@qq.com。

特别注意: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,插画,设计作品,如需使用,请与原作者联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
文章来源:东莞旅游公司

推荐攻略

0
收藏